close

上週因應疫情,我們邀請了內部會員(開元食品)舉辦一個小小的試吃會,來取代思奧空間原先每個月一次的會員聚餐,當然之所以會堅持舉辦這樣小小的聚會就是為了凝聚大家的感情,讓大家在工作之餘可以多認識一些不同領域的人。

首先是一邊讓我們試喝不同風味的咖啡一邊與我們分享沖泡咖啡的眉角

krists-luhaers-BQcLZoUGc1g-unsplash.jpg
Photo by 
Krists Luhaers on Unsplash

  1. 研磨粗細 & 沖煮時間:咖啡萃取出來的風味依序為。顆粒磨的越細或者沖煮時間越長,代表接觸面積越大還有萃取時間越久,都容易萃取過頭產生苦澀的味道。相反的顆粒越粗或者沖煮時間越短,代表接觸面積越小萃取時間少,容易因萃取不足而產生酸味。
  2. 水溫:約略90°C的水溫為最容易將咖啡風味物質萃取到水中。水溫低萃取速度慢,而且有些物質是無法在低溫中被萃取的,因此冷萃咖啡需要沖泡的時間更長並且會產生一種獨特的風味。
  3. 水質:沖煮咖啡最合適的水是採用酸鹼值中性且不含影響咖啡風味汙染因子的水。除了酸鹼性之外,水中礦物質也會影響咖啡風味的萃取,適量的礦物質有助於風味的提升,像是鈣離子會使口感更加濃厚、鎂離子使水果風味強烈等等,但礦物質過多則會影響咖啡的風味,像是自來水中常見的碳酸氫鹽過多容易導致咖啡香氣流失等等。

除了以上這三種之外,還有像是粉床分布、沖泡手法等等也都會影響到咖啡最後的風味,也就是有太多太多的變數,並且向是水質、水溫等等絕對無法保持固定,因此每一杯特調咖啡才都這樣的珍貴,咖啡也才能成為一門學問阿!這邊順便跟大家解釋一下三個名詞。利用水溶解食材中的物質,將物質帶出來成為飲品,稱為「萃取」。去除水分,使得飲品中濃度比例提高水分降低,稱為「濃縮」。將濃縮液加水變回原先的飲品,稱為「還原」。不要看到這三個名詞就認為這是化學的對人體會帶來負面影響,其實他們只是換另一種方式來做保存而已,與物體本質是沒有太大差異的。

louis-hansel-shotsoflouis-Ql5O0ByNp-M-unsplash.jpg
Photo by Louis Hansel @shotsoflouis on Unsplash

在沖泡完咖啡之後,他自己停下手邊的事情與我們一同品嘗一同閒聊,並且開始教我們該如何去細品咖啡的香味,畢竟咖啡能成為大家喜愛的飲品絕不僅僅是只有提神用。而品咖啡也分成幾個步驟

  1. 聞:先聞一下新鮮研磨出來的咖啡粉香氣,聞久後就能夠發現產地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香味
  2. 嚐:感受那個剛入口的風味,通常這是我們評斷咖啡好壞的第一個標準
  3. 回味:茶有回甘,咖啡也有,感受第一個返還的那個味道

再來就是認識酸度、感知醇厚、發現缺陷,但由於後面這三點對我這種初學者來說有點太難了,就算教了我也聽不懂因此在這邊也就不贅述了,如果有喜歡喝咖啡的人,下次不妨自己試著品味一下哦

大家雖然都不是專業品咖啡的玩家,但是也算是非常熟悉這項飲品,喝完之後認為這些咖啡豆入口的風味與入喉的順暢度比外面普遍咖啡還要好喝且順口。針對這三款咖啡豆,排名依序為璞珞咖啡(豆) 嚴選-榛果黑可可 > 璞珞咖啡(豆) 經典-奶油核桃 > 璞珞咖啡(豆) 嚴選-花香甜橘,由於台灣人普遍怕酸,因此對於花香柑橘的口味可能就沒有那麼的喜歡,不過確實每種咖啡豆都是各具風味。

對於想要品嘗開元咖啡豆的朋友,稍微可惜的是開元食品是以B2B的店家為主,主要都是提供給咖啡廳、簡餐店等等的商家,沒有辦法直接在它們的官網下訂,但是是可以在蝦皮上購買得到的,如果有需要可以上蝦皮找找。另外再給各為一種選擇,那就是加入思奧共同空間的共享社群,跟著我們社群一起團購一起吃吃喝喝一起學習吧!

20200423_070810974_iOS.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思奧郎客 的頭像
    思奧郎客

    思奧共同空間

    思奧郎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